近期多家支付公司接到部分商戶資金被騙的投訴,基本上均是冒充支付公司“總部”、“客服”、“運營中心”、“廠家”、“銀聯中心”等名義的電話,聲稱:客戶回訪、終端機器升級、要免費給商戶更換低費率機器。
同時有多位支付機構、以及代理商反映,某些公司非法獲取用戶個人信息數據,通過電話銷售假冒客服以回訪的名義,要求用戶停止使用在用的機器,更換其提供的新機器,半路打劫撬走用戶謀求非法利益。
搞的不少代理商損失慘重并且人人自危,各大品牌也深受其害飽受背鍋之苦。
作為收單行業的代理商來說,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?其中很簡單:“沒有機器壓貨成本,所有的分潤都是我的”。對于大部分代理商來說,其成本大概有三,一是代理拿貨成本,二是公司運營人員工資成本,三是客戶資源獲取成本。
激烈的行業競爭,導致較低的代理準入門檻,讓某些“聰明人”從各個渠道獲得了大把“免費拿機器”的機會,所以很多代理拿貨成本幾乎等于零。同時“聰明人”很清楚,只有所有用戶都是自己發展的,分潤才都是自己的,所以他們基本很少發展下級代理。
他們需要做的就是,一是組建電話銷售團隊,用這種最簡單最快速的營銷方法來獲客,其次是通過各種黑市渠道違法獲取精準的客戶個人信息數據,最后假冒客服更換機具,用戶換了機器刷卡即可獲利。
所以這些營銷手段總結一下就是:
1:拿低費率有激活返現的機器;
2:組建電話銷售(大部分使用虛擬號碼);
3:購買別家手刷用戶的個人信息數據;
4:獲得了X刷的用戶信息后,就會有針對性的冒充X刷客服回訪,整理話術培訓電話銷售;
5:騙取客戶信任后采取快遞的方式免費給客戶發貨。
整個套路其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,最核心的就是“獲取X刷用戶信息數據”了,大家都知道近些年國內各類電信詐騙案層出不窮,個人用戶信息數據泄露情況十分嚴重,不論是什么行業,販賣購買個人信息已經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,這兩年監管部門開始嚴打此類案件,按照目前國內的法律,超過50條就能刑拘。